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 新型创新研究院 >> 正文
新型创新研究院
轨道-隧道-管道综合交通工程技术融合创新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率: 来源:平台科

作者:凌玲 编辑:kjc 审核:徐向阳、肖飞、陈兆玮

轨道-隧道-管道综合交通工程技术融合创新研究院


轨道-隧道-管道综合交通工程技术融合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积极面向未来交通前沿技术发展和新交通技术需求,锚定区别传统原始创新、提前切入未来布局、介入未来交通场景、迅速培育新兴方向的建设目标,以提前布局未来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为目标,以实现学校科研增量为抓手,以开展非传统性前沿性研究为实施策略,精准推动学校新兴学科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弯道超车。研究院目前拥有固定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研究院院长由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陈兆玮教授担任。

研究院面向交通前沿科技,围绕低真空管道磁浮、交能融合、悬浮隧道等方面前沿性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地下低真空管道磁浮系统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1)管道-轨道-隧道一体化设计理论及建造技术。

2)管道-轨道-隧道结构健康检测与性能提升技术。

3)应急抢修与紧急救援装备研发。

2、基于多场景交通与新能源融合理论与技术研究

1)交通与新能源融合体系研究。

2)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3)源---储系统仿真试验研究。

3、悬浮隧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1)悬浮隧道先进设计及制造技术。

2)悬浮隧道全寿命周期性能评估与安全保障技术。

3)悬浮隧道智能监测与智慧运维技术。

研究院围绕轨道-隧道-管道综合交通领域,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突破跨座式单轨交通核心技术。世界上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八编组大运量跨坐式单轨列车和首创宽轮距跨座式单轨车辆。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研发”项目,成功获得重庆市历史上国拨经费最大的国家级重大项目(5876万),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八编组大运量跨坐式单轨列车,为重庆建成为全产业链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做出贡献和奠定技术基础。相关成果已部分得到产业化应用,实现产值达百亿元以上。我校在以跨座式单轨为代表的中低运量轨道车辆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制定《单轨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3项核心技术标准,提升我国单轨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开展交通+能源前沿研究,形成交通导向的多源多态新能源微网“源---储”协同运行与控制。以推动交通绿色发展为导向,开展多源多态融合能源互联网、高空风力发电、轻量化轨交与新能源融合体系、面向轻量化轨交的小型能源路由器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基于轻量化轨交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互联运行技术研究,实现交通+能源高度融合。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