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率: 来源:平台科
作者:凌玲 编辑:kjc 审核:徐向阳、肖飞、陈兆玮
交通机器人融合创新研究院
交通机器人融合创新研究院(简称:交通机器人研究院)瞄准未来交通科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制造强国为统领,立足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高科技锚定技术极限、高视野对标国际前沿、高目标服务产业跃迁”为起点,聚焦交通场景机器人技术创新需求,以机器人市场应用为突破口,抢占交通机器人技术制高点,驱动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升级,创建具有行业与区域特色的交通领域“机器人+”应用场景,为未来交通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院以“立足交通机器人细分领域,引领未来交通技术变革”为使命,构建共性技术支撑与场景专属创新并行的研发体系,研发多品类、谱系化、模块化交通机器人矩阵,形成“基础研究-场景验证-标准输出-产业反哺”创新闭环,打造“智能化、国际化、工程化、标准化”的交通机器人创新高地与成果转化基地。研究院拥有包括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内的固定成员4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研究院院长由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董绍江教授担任。
研究院布局交通工程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交通装备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三大方向,研发道路交通、水路交通、轨道管道交通、交通工程及未来特种机器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交通工程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
面向交通工程重大需求,开展机器人新构型设计、驱传控一体化动力模组、高性能感知部件、环境自主感知与控制等研究,攻克高功率密度模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度传感部件、复杂环境跨域自适应控制等关键技术,支撑交通工程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2、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面向桥梁、隧道、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重大工程需求,开展特种机器人设计与系统集成、智能建造技术、智能化监检测技术等研究,攻克跨域多模态设计、复杂环境感知定位与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智能化水平。
3、交通装备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面向交通装备安全服役与长寿命运行需求,开展交通装备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健康管理与智能运维等研究,研发交通装备健康监检测系统、交通装备(轨道车辆、工程装备、船舶等)运维机器人,有效提升交通装备运维智能化水平。
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桥梁智能仿生爬壁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面向交通基础设施的非结构化场景检测,构建“仿生机构-智能感知-群智控制”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以系统性突破检测可达性、感知精度和协同控制三大瓶颈,形成了全域自适应的仿生机器人集群设计、高精度多模态融合感知、机器人集群的高效协作和快速响应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多场景下的工程应用。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3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特大桥梁智能检养装备与机器人
面向特大桥梁塔内、梁底、梁内智能检养需求,提出了加权在线样本更新和改进转换模型的目标识别跟踪方法,实现了目标长时跟踪与检测,研发了特大桥梁检养智能装备与系统,在苏通大桥、深中通道等实现示范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特大桥塔内智能巡检装备(SC200 系列)评价为国际先进,承担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件、软著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