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中建功立业,按照中国科协“服务发展年”总体部署和2019年工作安排,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各级组织接长手臂、扎根基层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是动员和号召科技工作者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引领学会学术工作转型升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作,中国科协将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推进实施。请各地科协和全国学会根据该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及时梳理总结有效经验模式、典型人物、企业及项目成果案例,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与问题。中国科协将建立信息报送发布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专题交流和总结推广。现将《关于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推进工作。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19 年 4 月 18 日
联系人:
学会学术部(企业工作办公室) 邹超 010-68517798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沈进 010-62129559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 舒志彪 010-62129407
关于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新作为、建功新时代,中国科协决定,遴选百家骨干全国学会,面向千家企业及其辐射区域,组织万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
一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科协“服务发展年”总体部署,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激活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一体两冀”协同合力,推动科协各级组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搭建联接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市场化工作平台,建立接长服务手臂、引导资源下沉的可持续工作机制,构架科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零距离工作模式,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特色科技服务品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实质性贡献。
二 重点任务
(一)提升区域融合创新服务能力
1.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条件和创新基础的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及资源,开展技术难题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国际国家企业标准制定、实验和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等服务,推动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2.提供数字化诊断服务。围绕数字化研发、创新、制造、管理、服务等维度,组织专家为区域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诊断,提供数字化升级改造方案。根据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不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将数字技术嵌入企业生产服务的流程、标准和规范,推动企业智能化远程诊断、在线运维、个性化定制和供应链集成服务等创新业态和模式发展。
3.发布“创新技术难题榜”。梳理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行业共性技术、卡脖子关键技术、竞争短板技术、提质增效核心技术等,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进行信息统筹和动态发布。
(二)推进重点区域企业创新升级
4.服务骨干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一批在重点区域、战略领域具有研发实力和产业基础的骨干企业,开展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创新技术体系建设,组织标准制定、国际竞标及战略咨询服务,进行国内外跨界高端交流,举荐优秀科技专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发挥创新突破、引领示范主力军作用。
5.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在电子商务和大数据产业、新材料产业、人工智能制造等领域,遴选一批有潜力发展成为细分领域领军者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融资信息、设备共享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示范,助力中小企业补短板、强优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专精特新”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6.支持企业集群化运作。遴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同类企业或产业链企业,组建区域内技术、产业和竞争关联型产业集群,通过技术簇系全方位多层次扩展与产业集群同生共长,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企业创新“五平台一基地”建设
7.建设技术创新和交易平台。加强对技术贸易新型国际规则的跟踪研究,优化科技供给要素投入,推动在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企业和地区,组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促进技术创新和交易专业化、国际化。
8.建设绿色开源共享平台。加快重点区域企业科协、园区科协建设,强化与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合作,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大脑”,与“智慧科协”连接共享,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融会贯通。
9.建设融合创新发展平台。引导领军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国际化研发中心发挥技术创新“头雁”效应,带动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强化交流合作,共同组建产业性或区域性融合创新机制。
10.建设技术经济融合组织平台。推动产界与学界组织对接,逐步完善建设规范和标准,鼓励全国学会或地方科协牵头,推动建立一批学会联合体、产学联合体、企业科技联合体、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新企业联合体。
11.建设科技银企支撑平台。遴选风投、基金等金融投资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融资对接活动,为创新企业提供产品中试、技术推广、专利交易等创新创业全链条金融服务。联合有关高校为高新技术企业定向提供政策、金融、法律专题培训,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特色产品。
12.建设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以“一省一案”省会合作为载体,围绕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脱贫攻坚以及京沪科创中心建设,组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小镇等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便捷对接,发挥创新承载和辐射作用。
(四)营造区域发展良好创新生态
13.加强智库与咨询服务。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立足企业创新和区域发展需求,提出有战略高度、微观精度、专业深度的调研选题,围绕创新痛点、难点问题,组织跨界智库研究,形成具有行业、地域特色的咨询报告。
14.开展以企业科协为载体的科学普及,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平台,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的科普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行业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融入社会发展,有效助推全域科普工作。
15.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选择一批国内重点高校,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教学试点工作,适度适时向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延伸,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跨界人才教学培育体系。组织开展企业高管、紧缺技术人才培训,为企业创新培育精细化人才资源。在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评选表彰中,加大企业科技工作者举荐比重。
三 保障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联合相关部委,围绕与企业创新发展,在重点区域举办国际性、区域性会展赛服活动,开展企业自主创新研讨,解读创新激励和惠企政策,凝聚创新共识,提升竞争自信。挖掘一批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和典型模式,弘扬中国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好服务企业、服务区域发展故事,寓价值认同于服务大局,化精神共鸣为创新发展,引领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二)明确工作分工。中国科协统筹协调全国学会和企业资源,搭建在线平台,不定期开展调研、交流和评估;全国学会完善产业服务和资源输送机制,地方科协完善需求摸底和资源对接机制。建立资源共享、会员管理、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生态发展、人才引进等线上线下服务体系。
(三)勇于改革创新。积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势,以科技“快变量”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学科优势有效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建立走访档案,主动倾听企业在技术经济融合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提出破解之策,用服务质量和活动成效,检验和倒逼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构治理模式、打通体制瓶颈、拓展组织功能,推动组织平台化、体系网络化和运营实质化。
(四)注重统筹协同。促进全国学会与地方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协同对接,科协系统与党政工作协同共进,科学家、企业家、专业服务人才、志愿服务队伍协同发力。按照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要求,统筹各类服务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的项目资源,重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设计,与地方需求充分融合,提升基层科协组织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组织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服务触角和组织网络深度融入地方党委政府部署、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融入世界创新发展潮流。